非法“鳌太穿越”屡禁不止,46条生命换来了什么?

六只脚 2018-10-17 16:00:46
阅读

纵贯秦岭鳌山与太白山之间的“鳌太线”是国内最艰难的徒步线路之一,吸引着不少驴友前往挑战探险。

 

近年来,部分户外运动爱好者在网站论坛、微信等多个平台公然发帖。擅自非法组织“鳌太穿越”等活动,随意进入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严重破坏了秦岭高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人员伤亡事故也逐年上升,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10月9日,记者从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了解到:自去年保护区开展集中整治非法“鳌太穿越”行动以来,已经拦截劝返驴友110余人次,处罚11人。那么,国家为什么要禁止“鳌太穿越”?

“鳌太线”

保护区核心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自然保护区内保存完好的天然状态的生态系统以及珍稀、濒危动植物的集中分布地,应当划为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

 

“鳌太线”正是位于陕西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擅自穿越即为违法。

“鳌太线”平均海拔为3200米,保存有完整的第四纪冰川地貌。太白山是连接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西部现代冰川之枢纽。对太白山第四纪冰川活动规律的研究,是揭开我们东部低海拔地区第四纪是否存在冰川之谜的一把钥匙。

 

第四纪冰川遗迹石海▲

 

“鳌太线”自古就属于无人区。在户外运动兴起之前,保存有完好的天然状态的山地生态系统。整个生态系统完整、稳定、生物多样性丰富。

“鳌太线”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黑河水库和石头河水库,是陕西关中地区沿线城市的饮用水源,黑河和石头河就发源于“鳌太线”上。

 

 

“鳌太线”沿线分布有国家和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以及太白山特有植物60余种。这些植物对生境的变化十分敏感,一旦被破坏,会造成毁灭性的死亡。

 

“鳌太线”上的独叶草▲

 

尤其是一些太白山特有植物,如太白山雪灵芝。只有很少的居群,且就分布在“鳌太线”上,一旦受到破坏灭绝,地球上就少了一个物种。

“鳌太线”处于亚高山灌丛草甸带。这里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羚牛夏季活动、觅食的地方。还有各种高山鸟类(血雉、隼等)、小型哺乳动物等。根据近两年高山监控的数据统计,受人为活动干扰的影响,“鳌太线”上羚牛的活动数量明显减少。

 

东塬口监控拍摄到的羚牛▲

 

藏鼠兔▲

 

血雉▲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是大熊猫分布的最北界。保护区内的大熊猫主要分布在秦岭南坡太白河—龙洞沟—海塘河区域,分布最高海拔为2900米左右。

 

“鳌太线”上被驴友称为2800米营地的地方,是秦岭山脊海拔较低的一个豁口,地势平坦、植被丰富。此处南接秦岭海塘河沟道,北接秦岭北坡的白云峡沟道。是大熊猫唯一有可能从秦岭南坡迁移到秦岭北坡的自然通道,大量的人为活动对大熊猫迁移造成极大威胁。

 

海塘河沟道布设的红外线相机拍摄到的大熊猫▲

 

“鳌太线”

“垃圾线”?

“鳌太线”上的垃圾▲

 

近年来,部分户外运动探险者擅自组织“鳌太穿越”活动,随意进入保护区核心区。

 

尽管相关部门加大了对“鳌太线”的警示宣传、巡护和检查力度,但伴随着户外穿越活动热的兴起,屡禁不止。已严重破坏了秦岭高山区脆弱的生态环境,给自然保护工作造成巨大压力。

 

“鳌太线”巡护时,发现的垃圾越来越多。可以说是抬头看美景,低头见垃圾。驴友随手丢弃的垃圾有便携式煤气罐、塑料饮料瓶、各种塑料食品包装袋,还有一些鞋子、衣服等。

 

保护区工作人员清理垃圾并背下山▲

这些金属和塑料制品几乎都不能自然降解。这些垃圾对本来就脆弱的高山区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垃圾堆积,侵占草地;污染土壤,破坏土壤中原有的生态平衡;产生有害物质,渗入地表,污染水源地;野生动物误食造成死亡。

“鳌太线”

“死亡线”?

“鳌太线”整个穿越过程大都行走在第四纪冰川遗迹形成的石海、刃脊和角峰之间。高强度的线路、极其复杂的地形、变幻莫测的气候,极易造成体力透支、高原反应、身体快速失温、迷失方向等。可以说危险随时都有可能发生。

 

从2012年至2017年,短短五年时间,“鳌太线”就累计走失、失踪、死亡驴友多达46人。在网络上搜索“鳌太事故”,让人触目惊心!“鳌太线”成为国内死亡率最高的一条线路,可以说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线”。“鳌太穿越”已经成为一种危险的、背离户外精神的“竞赛”!

 

熬太穿越

路上有八大杀手!

1、落单。“落单”的原因可以是五花八门,但恰恰是“落单”最终是造成穿越者走失的最大杀手。纵观以上走失或者死亡者,由于落单,最终跟团队失去联系,导致迷失在原始森林中。

2、过高估计自己能力,称雄称强。对太白山复杂残酷的地理环境、动植物分布情况和恶劣的气候条件估计不足。太白山山体高大、峰峦叠嶂、河流密布,气候瞬息万变,忽冷、忽热、忽晴、忽雨,素有“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

 

 

即使在夏天,太白山上的气温都可能远在零度以下。再者,太白山顶的穿越线路是在石海中间穿越缝隙,全程都在三千米以上。风大,氧气含量不及平原的一半。

 

部分游客上山前没有做好充分准备,很少带防寒衣物和急救药品。结果进山后适应不了气候的异常变化,承受不了稀薄的空气压力,容易诱发疾病。

3、猎奇、探险心理。部分驴友不走传统旅游线路,专拣原始森林无人区、野生动物出没区行走。

 

为了逃避保护区门票,分别从南坡的龙洞沟、大莽河,北坡的三岔峡等登山。而南坡的龙洞沟是太白山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熊猫活动重点区域,属保护区的核心区,人为活动过于频繁则会对大熊猫野外生存和种群繁衍造成一定的影响。

 

白云峡、塘口等根本就没有路,属原始林区。个别地段沿河床行走,随时存在迷失方向、被野生动物伤害、冻饿致死、摔伤和被大水冲走的危险。

4、不听工作人员劝告、不看公告、我行我素。太白县也多次在鳌山等山口发布公告,阻止驴友轻率组团登山。该县生态办也每年宣布封山期,并要求登山季上山的驴友事前登记,可鲜有驴友遵从。

 

并且太白山安全告示第二条也有提到:按照旅游线路结伴而行,并雇请背工向导,当脱离旅游步道时请及时按原路返回。

 

 

第四条:在大雪、大雾、雷雨、汛期、夜间及洪水、滑坡、塌方、野生动物当道、道路湿滑情况下应立刻停止旅游。可个别入山者面对工作人员劝阻,无理取闹,拒绝按工作人员安排线路撤退,给安全工作埋下了隐患。

 

5、团队管理混乱。组织者责任心不强,领队对困难估计不足,对成员身体用运动能力缺乏正确评价,对成员装备没有认真检查。鳌太穿越中,一个微小的失误,都可能造成重大事故。

 

 

以以往事故为例,组织者不向当地管理部门登记备案。夜间宿营时对受伤、缺失等人员不及时查看、寻找。均在其团队出山或回到营地才想起与失踪者或其家属联系,从而导致贻误最佳搜救机会。对已经发生伤病的,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以致事态发展到造成重大伤亡。

6、缺乏应有的野外生存技能。个别登山者少带或不带必要的食物、衣物和急救物品。缺乏户外生存知识与技巧,甚至连户外生火取暖、安全取水、防风避雨等都不知道。一旦遇到特殊情况不知如何应对,慌不择路,最终消失在茫茫原始林区,给亲朋留下终身遗憾。

 

7、轻信网上驴友宣传,置管理部门规章制度于不顾。很多驴友在网上只谈感受,只谈所见所闻,很少谈及旅游中注意事项及安全事项、道路情况、管理部门的规章及其制度。这样,往往让许多户外活动者忽视这方面情况。

8、锻炼健身变成了“竞赛”。有些团队为了增加影响力,盲目缩短线路时间,提高线路难度,练就所谓的“强驴”、“超强驴”、“超越生命极限”等功夫。也就产生了一日鳌山、两日鳌山、一日太白、两日太白、四日鳌太等不附合生命规律的线路设计。一旦发生意外,又没有必要的补救措施,以致造成重大事故。

纵观这么多年鳌太穿越,除了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之外,给鳌太线路都带去了什么?难道生命可以漠视、大自然可以肆意破坏?

 

鳌太的2800营地、3100营地、水窝子营地、西塬垭口营地、东塬营地、大石河营地,还有太白山的的各个接待站。本来就稀少的树木被砍烧,遍地的废气罐、焚烧垃圾的残留物、残坏的手杖等。营地、接待站已经被部分“驴友”们变成一个个垃圾场。

 


 

希望

我们在欣赏大自然美景的同时

也能够尽自己所能还自然一片干净……

目前没有评论

新评论

1.点击右上角 按钮

2.点击    在Safari中打开

3.进入六只脚App  

1.点击右上角 按钮

2.点击  在浏览器中打开

3.进入六只脚App